体育综艺如何平衡竞技与娱乐?

这个暑期档有些叫人意想不到,先前的爆款《中国新说唱》和《中国新歌声》都反响平平,被寄予厚望的《幻乐之城》也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情况,反观暑期档剧集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的热闹劲,“大综”这边的成绩委实不太好看。临近开学时,《这!就是灌篮》踩着尾巴挤进了暑期档,目前播了两期,通过一些媒体指数来看,声量上虽然还称不上“爆款”,但是和同时期播出的节目相比,“篮球热”似乎是已经赶超了“说唱热”。

  体育综艺想做好,需平衡“明星”和“竞技”

  体育综艺曾掀起过一些水花,比如《来吧!冠军》《星跳水立方》,但直白点说有些“名不副实”。体育和竞技在这些节目中沦为了陪衬品,更多是被拿来与娱乐和游戏结合。明星去尝试专业的体育项目虽然新鲜,但是不好看。一方面是因为难度较小,没有紧张和刺激感,失去了比赛魅力;二是因为运动员和明星的互动不在一个“频道”,擦不出应有的火花。

  因此,体育综艺想要做好,要么“明星向”,要么“竞技向”。前者可以参考韩国一年两次的综艺《偶像运动会》,参赛者全是当红偶像,所有人在一个水平线,而且本身就存在竞争关系,兼具话题性和观赏性;至于后者,《这!就是灌篮》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尝试:节目参赛选手既有CUBA现役球员等专业运动员,也有各路街球、花式篮球高手,节目模式也非常简单直接:1v1或3v3决胜负,加上篮球本身的对抗性,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对决自然充满激烈性和观赏性。这是目前国内综艺中没有的东西,也是节目本身的立足点。

  如何保障体育节目的娱乐性?

  第一个要点在于选手的互动。互动想要有趣,除了矛盾冲突,还有“趣味相投”。把一百多个年龄段、爱好一致的男生凑在一起,不少人在节目前就是队友、对手和朋友,比起硬把明星和运动员两拨人放在一起,同一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当然更加自然亲密,尤其加上篮球圈内特有的社交风格,看点和趣味性不言而喻。与之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《偶像练习生》。但是,相比“偶练”,《这!就是灌篮》在选手挖掘上就显得偷懒得多,正片中对于选手场下互动着墨较少,正片外也没有周边内容补充,除了场上表现,就只有简单的采访。坦白来说,对于非篮球迷来说,想通过一场比赛让他们记住球员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两期以来几乎没有选手“出圈”,选手的人设亮点并没有打透。

  第二个要点在于领队明星的选择。有没有“流量明星”加持,对于综艺节目来说似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,但是具有综艺感的偶像少之又少,最后我们在屏幕上看见的就是几张老面孔。《这!就是灌篮》四个导师里,有三位是综艺新面孔,甚至在此之前大家都不会把他们与综艺节目联系在一起。结果,没有明星包袱的郭艾伦充当了“笑点”担当,沉寂一段时间的李易峰“去了油腻”轻松上阵,似乎变得更加成熟。李易峰和周杰伦作为“篮球业余爱好者”,在对篮球的热爱上表现得充分而真实,比如对于选手不加吝啬的夸奖以及看球时忘我的神情,但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,在领队这一身份上表现得比较克制。总体来说,在没有明星选手“出圈”的境遇下,四位领队扛起了热度大旗,可以说是节目的“救星”了。

  第三点则是在故事性的剪辑上。众所周知,竞技类的综艺想要好看,一靠比才艺,二靠讲故事,前者是节目吸引基础目标观众的立足之本,后者则是节目扩大观众群体的关键。好节目不仅兼具二者,还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,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早些年的《中国达人秀》《中国好声音》,因为频频搞煽情,被扣上了“恶俗”和“套路”的骂名。当年大红大紫的《中国有嘻哈》靠着热门选手之间剑拔弩张的主线故事将热度推到了顶峰,将二者的对抗性和说唱表演的“攻击”特性联系在一起,达到了“竞技”和“故事”的和谐统一。

  《这!就是灌篮》的选择逻辑是依靠比赛的不可预测性,在众多比赛中,每一期只挑了五六场最有看点的比赛,不论是“反败为胜”的传奇故事,还是“独挑大梁”的领袖叙事,或者“英雄迟暮”的悲情叙事,都通过对比赛戏剧性的剪辑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,这个故事的主题就是“热血”。然而,这遭到了球迷观众的批评,他们认为这样打破了比赛的美感,影响了观球体验。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,因为体育摄像和综艺剪辑是两套逻辑,节目组能够打破这一悖论的关键就在于扩大非球迷观众的比例,当观众中越来越多人为你的故事买单,那节目距离“出圈”也就不远了。

  “热血综艺”需要在套路外创新

  其实来说,《这!就是灌篮》本应该能有更好的成绩,因为讲述“热血”故事的东西一定是受欢迎的。什么是热血?热血就是让人心潮澎湃、心情激动,广受欢迎的热血作品通常以友情、理想、追求、奉献、勇敢、坚持等励志话题为主题,这样以刺激激素分泌和情感共鸣的内容怎么会不受欢迎呢?我们可以看到,和十年前诉诸温情、细腻情感的综艺不同,近几年,“热血综艺”变得更加时髦,比如《中国有嘻哈》《这!就是街舞》《热血街舞团》……友情、理想、个性成为频繁出现的字眼,这些以年轻受众为目标的节目在风格上更加硬朗,语言上更加直接,剪辑上节奏更快,不避讳正面对抗和激烈竞争,不矫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,再加上往往是素人或半素人综艺,他们的言行举止因为真实反而显得颇有新鲜感,观众自然更被吸引,也更有共鸣。

  但是,我们也发现,因为风格太过突出,使得这一类的节目越来越趋于一致,不仅仅是故事的套路化,甚至连导师的形象、舞美、服化道、配乐和特效,都让人觉得“不分彼此”。诚然,这是一个确保节目不扑街的万全之策,但是这也使得节目的寿命越来越短,比如《中国新说唱》第二次粉墨登场就不尽如人意,两档街舞节目也只能活一个,而《这!就是灌篮》热度的上升速度远不如前辈。如何能够将热血综艺做出新意?除了竞技项目本身的更改,还能作出什么创新?这是综艺人需要思考的问题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